您好,欢迎来到天鹅阅读网!
签 到
美能种下结出果吗?岩村大爷说:能!
2015-09-05 1161

我发现我跟啮齿类动物很有缘分,小时候就喜欢松鼠、花栗鼠,朋友中有好几个人都长着“小兔牙”,而编辑出版的图书中,更是有《鼹鼠的故事》《鼹鼠姐妹奇遇记》,而这次,我看到的是一群老鼠,而且是14只。

说实在的,这14只老鼠并没在第一时间迅速俘获我心,比起我原来钟爱的莫尼克大师笔下的老鼠形象,这些老鼠怎么越看长得越像土豆呢?但是,读完一本,感觉就来了。真是大师啊,东方人特有的意境跃然纸上,这是一套融合自然之美与亲情之爱的世界经典图画书。是日本图画书大师岩村和朗的经典代表作,畅销20余年,总销量近1000万册。该书获得日本图画书奖,小学馆绘画奖等奖项。版权销售至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作为亚洲的图画书,这套书为什么能够深深俘获全世界众多家长、老师和小读者的心?这套书的魅力究竟来自何处?我通过反复阅读,总结了以下几点。

【 1、画风细腻、过目难忘。 】

“14只老鼠”的第一大亮点就是清雅柔和细腻传神的画风让人过目难忘。作者用工笔的细腻融和写意的传神,用占据全书百分之九十面积的大跨页细腻刻画着大森林里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小到一只瓢虫、一株小花小草,都能透过画面感受到它的动态和勃勃生机。

作者还善于运用视角和光影的变化来营造气氛,如《14只老鼠赏月》中,画面从地面到高空,从平视、俯视到仰视,从日落、晚霞到月亮升起,光线和空间层次的把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作画的时候,就会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主角,用老鼠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作者曾在书中这样写道:

“当我画《14只老鼠》的时候,我经常去田野里观察漂亮的小花小草。我想如果把视线与老鼠的视线放在同一高度的话,从老鼠的角度来看这些开着的花草,就多少能够容易理解一点老鼠的心情。用老鼠的视角看这些花草,我觉得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春天田野中的一员,把脸贴在地面上画蒲公英时,可能会有蚂蚁爬到手上、肩上,被叶子遮住光的地方还会出现蜥蜴,如果你对这一切毫不在意继续作画,你会发现眼前的蒲公英上落着一只蝴蝶,他正在拼命地吸蜜汁。我晒着这充满春天气息的阳光,体会着从平时不熟悉的角度观察事物产生的新鲜感。”

 “14只老鼠”的作者还将各种故事情节,巧妙地融汇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中,读者不仅可以从图画中分辨不同时间、季节的景色、体验自然的时序之美,变迁之韵;同时可以认识各种不同季节的花草、昆虫等动植物的形态、习性,潜移默化地了解很多自然百科知识。

【 2、辨认找寻,乐在其中  】

“14只老鼠”让很多读者爱不释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察、找寻和辨认的乐趣。“14只老鼠”每个跨页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行,却在画面里隐藏着无数耐人琢磨的细节和提示线索,读者可以沉浸在美妙自然的画面中读出文字之外的故事,并与文字故事相得益彰。

岩村和朗笔下的十四只老鼠,每一只的脾气秉性都被刻画得活灵活现。慈祥的爷爷、和蔼的奶奶、强壮的爸爸、温柔的妈妈。

故事里的十个孩子,每个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老大成熟稳重,老二老实厚道;老三老四是女孩子,伶俐乖巧。老五顽皮淘气,老六是个倒霉蛋儿,经常迟到、摔倒、受伤,虽然有点笨,不过从来不胆小;老七是女孩,像个假小子;老八是个运动健将,摸爬滚打样样行。老九是个臭美妞,最像公主的就是她。老十是家里最小的宝贝疙瘩,人人都要护着他。                                 

在“14只老鼠”的每个故事里,细心的读者可以通过他们不同的衣着、性格和行为特点辨认出谁是老大,谁是老八,可以分析出哪一只老鼠在做什么;画面中还有着很多有细微差别的场景,读者还可以找寻这几页相似的场景究竟有几处不同?为什么这一页的光线暗了?为什么这一页小老鼠的表情跟前一页不同等等。读者可以在观察和探索的互动中,发现许多阅读的美妙之处。

【 3、返璞归真,创作独特 】

我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作者能将这些老鼠的生活和个性刻画得如此传神。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作者的一些经历,更让我为这位画家心生敬慕。

岩村和朗(いわむらかずお, Iwamura Kazuo),1939年4月3日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他和孩子们结缘得很早,早在大学时期,就参与NHK幼儿节目的动画制作,日后就投身图画书的创作。当时正是日本童书出版界起飞的时候,福音馆书店、岩波书店都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图画书,也激发了岩村和朗的创作细胞。

岩村和朗出生的年代,正逢二战期间,历经日本投降及战败后国家动荡不安的状态,小时候时常找不到爸爸妈妈的日子,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回忆也间接影响了他日后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安排了一个又一个足以让孩子安心安全的故事场景,目的就是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不用去面对战争的暴力与死亡的恐惧,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幸福与温暖。所以在《14只老鼠》系列故事里,就是14只老鼠一家一起劳动、一起收获……温馨快乐的故事,没有时间限制,没有长大与死亡这些话题,被一些评论称作“乌托邦”。

    岩村和朗其实才三十岁(1970年)就创作了第一本绘本,但一直到14只老鼠系列的出版,也就是四十多岁才红起来,开始被广大的读者接受。

岩村和朗的惊人之举是在他31岁时,举家搬离东京,到附近的郊区生活。起因就是岩村和朗原本的住处离东京的动物园很近,当他看到樊笼中的动物整日无精打采的模样,就意识到:人和动物是一样的,都应该回到大自然的老家去。

于是,他毅然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搬到东京约三小时车程的小镇——益子町居住。益子町山水环绕,林木茂盛,令人心胸开阔。岩村和朗在这里与家人亲自引水源、造新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岩村和朗的十四只老鼠,并不是凭空的想象。他携妻带子实际搬家的经验,正是书中十四只老鼠大搬家的真实情节。而他在益子町建的家,也正像书中老鼠们的新家。

岩村在山野建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从家和四周自然环境中汲取创作灵感。他每天散步在林野里,花鸟虫鱼都成为他写生的对象。细心的读者一定可以从他的图画书里,看到任何自然与生活的细节,哪怕只是一株小花小草,全都是作者仔细观察、耐心琢磨、提炼升华的结果。

作者很懂得安排自己的工作环境,离住家不远,他有一间独立的画室兼图书馆,其中藏有无数世界各地的图画书,以做创作参考之用。而且,每月总有一两天,他开放自己私有的工作室,让全村的孩子都能进来玩、自由取阅他的图画书。他继续进行手边的工作,孩子自然会围着他,好奇地观察这位“画家叔叔”如何绘制图画书。而岩村,也借此观察孩子的反应,以完善他的创作。这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 自然之美,亲情之爱 】

人怎样和自然相处,现在对孩子来说很陌生了,孩子到看到森林,恐怕都不容易。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岩村和朗先生的《14只老鼠》不但为今天的孩子,也为将来所有的孩子,记录了这么生动的故事,保存了一段自然和孩子美丽的故事,是极其可贵的。

这本书充满了自然之美,从几乎满幅的大画面中显而易见。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到不同季节的景物,小到一只小小的昆虫,都灵动地充满生机。

这本书充满了亲情之爱,也是作者早年和谐家庭生活的写照。在这个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十个孩子组成的三代同堂老鼠大家庭中,十四只老鼠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过着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长幼三代间的互相关照,兄弟姐妹之间的浓浓手足之情,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搬家、吃早餐、出行、嬉戏等最平凡的生活场景中。老鼠一家永远都在群策群力共同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他们永远乐观积极。所有故事描写的都是生活中最朴实无华的点滴生活,平和、温暖。每次大家一起动手忙碌后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是最温馨和感人的画面,让小读者也在故事中懂得感恩、勇对挫折、珍惜拥有。

【 5、尊重儿童、自由发展 】

作者岩村和朗的父母都是教育家,他们非常注重孩子性格的独立发展,一家兄弟姐妹各自的兴趣不同,长大后选择的职业也有很大的差异:贸易、音乐、建筑、绘画……兄弟姐妹都能自由而勇敢的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路。

岩村和朗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都应该受到最大尊重。”这成了岩村坚信、奉行的哲学。对自己家里的五个孩子,岩村从不像许多家长一样,只在餐桌或聚于一堂时,当众发布言辞。他每天都抽出时间来,逐个和孩子私下谈话。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关怀和被尊重,也更能发展其独有的才华。

了解了岩村的教育哲学,再看他塑造的个性不同的老鼠,就能体会这本书的精髓。每只小老鼠也恰似每个孩子的缩影,无论他们是否讨人喜欢,是否有很多缺点,他们都是独特唯一的,都平等地受到尊重,并在其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和谐健康发展。作者敬畏自然、尊重每一个儿童、重视亲子互动和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他的生活哲学和教育理念在经过二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历久弥新,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让读者受益匪浅。

为了让这样一套已经经过市场20年检验的图书能够尽量减少到中国的水土不服,特别是在图画书非理性井喷时期,如何能突出这套书的特点,我们做了以下的本土化操作。

【 1、彭懿出山、精准译文 】

这套书台湾是比较早的引进的,而且根据合同,我们可以免费使用台湾版译文,但经过仔细审慎地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台湾的阅读环境与大陆大相径庭,台湾译文有很多译写的部分,而我们认为,该书的趣味性恰恰在于文字和图之间的关联和留白,启发读者去观察文字之外画面中暗示的细节。为此,我们决定放弃台湾译文,重新进行日文翻译。国内相关的日语翻译名家并不多,而比较适合翻译此书的彭懿老师,因为之前已经对外宣称,不再接受任何翻译、讲座的邀请,安心搞自己的幻想文学创作。正如彭懿老师在译后记中所写的那样:在一个飘雪的冬日,当我从北京打电话给他,小心翼翼地跟他商量是否能帮我翻译“14只老鼠”这套书的时候,彭懿老师二话没说,一连说了14个行行行……

我知道他能停下手里正在进行的工作破例给我翻译这套书,不仅仅是基于对作者岩村和朗的尊重,同时他也发自内心地喜欢这套书。而我觉得,这也是非常适合他翻译的一套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的确也验证了我们的最初的想法:简洁、富有动感的文字跃然纸上,与图画相映成辉。同时,彭懿老师对于细节的处理还征求了网上许多妈妈粉丝的意见,比如对于老十的称呼,当时有老幺和老小等几个备选,后来考虑到南北方的通称又不引起歧义,最终叫老十。还有这里面涉及到的无数的昆虫、植被等的名字都难不倒这位复旦大学昆虫学科班出身的他,他把这些学名复杂的昆虫和植被用最通俗易懂的名称和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相信中文简体版的翻译比其他版本的翻译更生动、简洁、趣味盎然。

【 2、全套导读,领鲜阅读 】

这套书的文字非常简单,很多细节都隐藏在丰富的画面中,而且文字和画面互为补充,暗含很多有趣的线索。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的理解这套书,我们设计了全套书的导读,每本有导读、每页有导读,即使对图画书再没有概念的人,也可以轻松上手,指导阅读,不错过任何可能忽略的细节。当然,如何用好导读手册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希望导读仅仅是对于接触图画书的新手妈妈来说,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而家长或教师通过仔细地研读学习,和孩子在读的过程中,倒没有必要完全按照导读手册来生硬地提问。孩子本身就是发现细节的大师,而且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关注的东西不一样,或者他读第二遍时跟第一次发现的细节就会不同,导读手册只是作为一种提示存在,不要因为有导读手册,妈妈问了太多问题或指点了太多,反而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发现的乐趣。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早一点知道第二辑后六本的内容,我们在做第一辑6本的时候,就将全套12本的导读提前做出,并捆绑附送,让更多的读者对后面可以领鲜阅读,同时让读者有所期待。

【 3、独家秘方、印制复杂 】

该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谈判,其中有一点就是版权方非常担心我们的印刷质量。这是一套相当难印的书,项目组吃住在印厂的监印日子不堪回首。这套书之所以难印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外方提供的原文件与用纸都有差异;该书因其出版较早,并没有光盘资料,外方特意为我们的书用胶片转制成了光盘资料,因此,会有一些网点损失。同时,日方的用纸偏黄,而国内的同类纸白度都相对较高。所以想在印刷上完全追上日方原书,是有相当难度的。其次,该书从封面、环衬到内文全部是专色印刷。“14只老鼠”在印刷初期经过几次打样,送版权方审阅后,版权方破例为我们提供了他们印制的独家秘方和配色方案。由于这套书包括环衬都全部采用专色墨,且都不同。油墨全部从日本空运,上机的时候,每一版活都要重新擦洗机器,试色,调色,试印。有时候由于温湿度的改变,还需要将已调好的空运来的油墨再进行二次调和,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印刷上要完全追上日方原书,其颜色还要甄别是因为年代的关系陈旧还是原书特有的雅致特色。还有,外方的精装变称我们的平装,折手、拼版方式和装订都完全不同;尽管这套书我们的精装和平装的版权都已经买下,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和该书总体的定价,我们还是决定先推出平装。而这套书全部采用对开跨页,装订就面临很大挑战。稍有错位就不容易对位,施胶多一点,就会缺肉,施胶少一点,就可能散页。而且平装不可能像精装一样,跨页非常舒展,同时,要照顾好同一版印刷内容的颜色,有时候是互相冲突的,比如加点红,这张正好,另一张红就过了,为此,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想办法将其解决,尽量用精装的标准去要求和制作平装本。尽量以最佳状态去还原日方的原书。

为此,出版人员和美编和编辑在“五一”假日期间都吃住在工厂,忍受着高温、机器轰鸣的噪音、浓重的汽油味,每一版都亲自实验、调墨、试色、监印。我们还尝试运用在覆膜上变换方式,让图书封面呈现机理感,手感非常舒服。当我们看着这套曾经让许多人高价在网上团购二手的“14只老鼠”,用平易近人的平装本呈现出来却不失精致感的时候,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收藏:0
相关图书
少儿主题阅读复合出版阅读推广平台
©2005-2024北京接力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北京市东城区东二环外东中街58号美惠大厦3单元1201室 邮政编码:100027 Tel:010-65515445
网络警察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举报移动端 品牌官网
您确定删除和此人的对话吗?